我從民國九十年左右開始製作英語教學網站,起初是為「大一英文」及「寫作」等課程,後來逐漸轉向以學生自學為網站主軸,但是這麼多年一直疑惑自學網站的實際功效,因為除了計數器可了解瀏覧人次,或偶一為之的學生來信問問題或要求批改,對於學習情況一無所知。
今年一月正式啓用的「余老師作文教室網站」(http://iwriteonline.tw ),是租借國外廠商Godaddy的空間託管服務,利用WordPress架站完成,其間老朋友黃萱桓幫了大忙。啓用之後,我用Google Analytics收集巨量的學習者數據資料,但是沒有專業的訓練,還是有些霧里看花的感覺,對於使用者行為有些知悉,還是無法藉由數據分析,從而判斷對學習者的助益及網站未來的走向。
其實GA的功能是無比強大的。比諸現在的機器人和老師評作文給分的能力不分軒輊,和眼科醫生檢查視網膜病變的診斷毫不遜色,做起這類簡易工作真是輕而易舉,而且速度超過百萬倍,還不會叫累、吵一例一休及老人年金。
GA給每位瀏覽網站者一組20個數字的代號,確實記録了每組代號在網站的行蹤,諸如透過什麼管道找到網站(社群網站、google搜尋,自行輸入網址等),哪天登入哪些頁面停留多久。GA也體貼把各頁面作了排行榜,可輕易了解它們受觀愛的程度。最讓人驚艶的是可設定一個期間,觀察此期間使用者的各項數據分析。
GA數據分析意義不大,其實是自己造成的,當初覺得自己教學及寫作資料分散各處管理不易,遂將教學資料及寫作遊記皆整合一處,以致GA顯示迄今已瀏覽網站的2282人,無從區別哪些是真正 學習者,哪些是親朋好友贊助 者。如果想再用人工一一區別檢視,不但耗日費時,結果也不精確。
不過從目前混雜的數據裏還是可略見端倪,2282人中,1818人來晃一次就消逝無踪,一來二往者235人,三顧茅蘆者78人,四面出撃者47人,五月披裘者35人,六道轉回者24人,七七八八以上總計43人。這43數字似乎差強人意,但點進去細看不少親友贊助團,所以總的來看,我的網站作為英語學習資源是不及格的。
曾經做過試驗,故意把這學期幾次教材建置個人網站,然後在學校的Moodle網站作連結,果不其然,當周當頁數目激增。
總結心得,人性好逸惡勞,沒有考試鞭子、胡蘿蔔分數等誘因,要期待多數學生自己規劃期程順步就班學習,簡直天方夜譚。這類學習網站勢必與教室課程結合,造就混成式學習(Blended Learning),否則就只是使用者衆多學習資源之一,想要確定某個字詞、某些文法使用,google搜尋的對象,假以時日就隨波逐流消逝無蹤了。
Hits: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