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晨起梳洗之後,即去lounge寫遊記 ,結果看到絕美的日出,火紅太陽反射在波濤洶湧的雲層上,讓人目不暇給。然後被帶去用餐,一切井然有序,服務員滿臉笑容、親切有禮,仔細週到,還不時開個小玩笑,逗得大家開心。
當日行程為Explore Coober Pedy。我們的火車停靠在只有幾十人口的Manguri 站,下火車時溫度為十度以下,一整天烏雲蓋頂,太陽不露面,益是冷颼。我們親眼目睹類似月球表面一片荒蕪,但是卻在荒蕪中領略到一種純然靜寂的美,是我始料未及的。
我們行車首先經過沙漠裏綿延無盡的蛋白石礦區,挖掘的土石堆在洞口形成大小不等沙丘,成因是早期開礦失敗,回填土壤非自然形成,如重啓開挖,一不小心即坍塌,造成人員傷亡,所以政府規定不准回填。
這兒夏天酷暑到攝氏五十度以上,冬天嚴寒到零下,極為乾旱,導遊説最近饑渴求雨,一路上河床乾涸,大片荒地中看到一排樹,多是小溪流過,但如今完全不見蹤影。記得電影Australia裏,春雷乍響,萬物復甦,人們歡聲雷動的景況。
這樣嚴酷的環境不宜人居,但1915年發現豐富礦石後,庫伯佩地(源於澳洲原住民的語言,意指「洞里的白人」)小鎮開始快速發展,因為蛋白石不宜鑽探開採,必須用挖掘方式,吸引許多人移居這裏,以此為生(如今已轉向旅遊業發展),必須久居,因此有人想到將廢棄的礦洞改造成居室。這樣一來,獨一無二的地下城鎮就誕生了。
許多住屋完全建在地下,管子伸出地表通氣,雖然住家的牆壁和地面都是岩石,然而房間內部裝潢與一般住家無異,而且四季恆溫,維持在攝氏20-25度間;有些房舍則將廚房浴室等較濕地區建於地表,其他部分則向下開挖。會住在地下城的居民,還是想挖寶,住家四周最方便。挖到寶可一夕致富,就算挖不著也能增加居住面積,真是一舉兩得。
開礦所需自製炸藥,遂有人擁火藥自重閙事,因地下屋容易藏匿,有回警方執意清查人口,前一天警局就被炸了,所以這地區的人口數眾説紛紜,極盛時有六、七萬人口,如今大約二千人,小鎮學校只有32個學生,但是游泳池等設施一應俱全,學生要學好多種語言溝通,因為附近不但有來自各國的移民,原著民的方言就有四十種以上。
我們行車經過他們碎石土丘上的高爾夫球場,想起行車經過黃沙遍野,揮扞可能也不容易,果嶺上還是有一小片綠色代表;此外還有露天電影院及賽馬場等娛樂場所,即使在這樣地方,生活如常。只不過因為此地人喜歡喝酒鬧事,買酒數量設限,而且兩間賣家電腦連缐,有效地控制了治安問題。
我們還參觀了地下的東正教教堂,一位從希臘尋親移民至此數十年的老先生解說教堂歷史,因為當時塞爾維亞移民衆多,捐獻土地建造這 座教堂,由於初期開礦幾十年,他還帶領我們進入Umoons Opal Mine Museum 講解開礦過程、使用工具、如何辨別蛋白石品質等。
下午一點半,我們進入一處礦場改建的餐廳,聽完製作炸藥過程後即入座用餐,吃燒烤羊肉串及鷄肉串等,即使在這樣地方,仍然是前菜、沙拉、主菜、甜點、酒精飲料一樣不缺。
午餐後又在紅土黃土沙漠馳騁,景觀一致,偶爾有些突起山丘或人為活動的痕跡,例如風車等,終於看到有名的The Dingo Fence or Dog Fence.這些圍籬是在1880-1885年建造,目的是防止澳洲野狗去咬食牧場上的羊群,綿延5614公里,是世界上最大建物之一 ,只能說部分成功。
接著來到離庫伯佩地有33公里的Kanku-Breakaways Conservation Park,面積有15,000公頃,這幅員廣大區域原本是內陸海,當海水後退,海㡳浮現,造就了全然不同的平頂山及其他多樣的景觀,雖然仍以褐黃墨綠為主色,但深淺不一,無法計數其中的顏色,尤其日出日落時紅霞暉映在多彩沙石上,導遊說他常帶杯酒來欣賞這樣曠世美景(因此The Gahn也貼心地為我們準備了香檳及各式酒類),我非常相信他的說法,因為360度壯觀的全景即便沒有太陽的加持,那樣孤絕靜寂的美也夠震撼了。
最後導遊安排我們到一處地點,能夠如願以償照到The Gahn長達一公里的全身,再回到火車梳洗完,lounge已經擠滿了喝得興高采烈的遊客,行程即將結束,大家都想好好把握享受最後一餐晚宴。
後記:澳洲沒有傲人的歷史古蹟,也沒有紐西蘭的湖光山色,但是用這樣方式來介紹他們的內陸沙漠還是挺吸引人的!
Hits: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