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後出發,半路換接駁小車到奧斯特洛修道院,一路山崖硝壁,祼露的岩石沒有植被多呈黑灰色,才明暸為何這國家名稱意譯為黑山。

塞爾維亞東正教的修道院,位於澤塔河河谷,距離波德戈里察40公里,隱蔽嵌建在深山岩石中,山路蜿蜒曲折,遠遠看到白色建築物,非常耀眼。建造者是17世紀塞爾維亞東正教主教奧斯特洛(1610 – 1671)。修道院上半部分的建築工作在1665年完成,用來供奉聖十字,下半部分供奉奧斯特洛遺體,1923年-1926年間大規模修復過。

我們去時沒有任何其他遊客,肅穆靜寂,山崖中的馬賽克壁畫雖然年代久遠,仍然讓人感受到虔誠信仰的力量,據說每年有百萬信徒不畏路途遙遠,從歐洲各地來此參拜,是巴爾幹半島參拜人數最多的修道院。

這次旅行看過幾所東正教教堂及修道院,明瞭為何只有壁畫沒有雕塑及院堂內不設座椅的原因,也明白了天主教的十字架是有耶稣苦相的,基督新教只是一個光秃秃的十字架。東正教的十字架在天主教的十字架基礎上,上邊過一個横,下邊則多一撇。

下山之後換回旅遊巴士到達出境口,匆匆二日遊畢蒙特內哥羅,入境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原本要上廁所之處無水,有些尿急,旅行永遠有不確定性。

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是歐洲南部巴爾幹半島西部的多山國家,面積52萬平方公里,385萬人口,1990年代,南斯拉夫戰爭時期獨立。情況比其他國家更複雜,兩個政治實體:波赫聯邦(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及塞族共和國,雙方以「波斯尼亞和赫塞哥維那聯邦和塞族共和國的邊界分隔線」為界。三個主要民族:穆斯林族、塞爾維亞族和克羅埃西亞族。三種宗教:伊斯蘭教、東正教、天主教。三種語言:波士尼亞語、克羅埃西亞語、塞爾維亞語。由於種族宗教複雜,國內爭戰比獨立戰更慘烈,甚至有種族滅絕的情況(將另文書寫)。官方幣制波赫馬克,但我們購物時歐元都行得通。

午餐在塞族共和國的景觀餐廳,然後到特雷比涅(波赫聯邦最南面的城鎮,波赫戰爭期間,城市受到塞爾維亞勢力的攻擊)的東正道修道院,屋頂為美麗的圓拱,遠觀似宮殿城堡,還可遠眺城市景觀,綠色山林環繞的修道院,安靜詳和,風景如畫,人間樂土,很難想像二十多年前的悲慘戰事。

然後到聖雅各教堂,由於曾有聖母顯靈事蹟,每年都有百萬人來此,是歐洲朝聖人數第三高的聖母顯靈教堂;小鎮因而繁榮發展,翻修重建教堂,我們到時正在舉辦彌撒,不但室內人満為患,室外偌大場地也有為數眾多人入座,聆神靜聽講道,讓人反思,愈是戰爭為患的國度,信仰就更虔誠,信心撫慰人的心靈,也給人力量堅持下去。

我們走到小鎮主街,一排商店都在販售宗教相關的聖物,間雜幾間店,陳列許多名牌服飾,一看價錢都是山寨品,反正歐盟管不到,想從戰亂中復甦確實不易!

Hits: 13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