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自訂行程去旅館對面的黑龍潭晨走,也稱玉泉公園,位於麗江古城北部,總占地面積625.3萬平方米,海拔2419米,潭水經玉河向南流入麗江古城,是麗江古城水系的主要來源。我們在潭水邊拍到剛露出臉的玉龍雪山,潭水及垂柳綠得誘人,除了藍天白雲,就是個全然綠的世界。
八點半上車,走省道S307,公路在高山峽谷中穿行,山路彎轉盤旋,九點半到達麗寧十八彎路段,大家下車拍照之後,車行延著金沙江走,千山萬壑,江水碧綠,農田草地亦是綠色拼盤,近十二點到彞族自治區宁蒗縣吃了午餐。午餐後逛附近的春生園購物中心,就像我們的大賣場,什麼東西都有,看來這些偏鄕也很現化化了。
下午2:50至濾沽湖,亦稱永寧海、左所海、勒得海、落水海子,是個高原淡水湖,位於雲南省北部(湖面積三分之一,風景較佳)、四川省西南部(湖面積三分之二,景緻較差),橫跨川、滇兩省,湖泊東南長滿水草的大片濕地稱為草海,廣闊的水域稱為亮海,湖面海拔2690米,面積48.45平方公里。
瀘沽湖風景秀麗,旅遊業發達,早期瀘沽湖居民的活動範圍只限於湖岸,交通工具則是當地特有的豬槽船,唯一的對外交通是湖區北岸山嶺中的茶馬道。現在瀘沽湖機場及專缐公路已於2015年完工啓用。
我們先到觀景台拍照,然後走到大洛水湖邊碼頭,由於道路仍在施工,有些髒亂,兩邊商店客棧林立,但是藍色的湖水倒映着天光,湖邊山鑾起伏,確實秀麗,但艶陽高照,大家都懶洋洋往樹蔭下躲,半小時不到就上車去旅館休息了。
打開旅館房門,我和方顕都驚呆了,湖光山色直接送到我們眼前,放好行李我們就頼在陽台座椅上把濾沽湖看個夠。
附記:
導遊在車上介紹瀘沽湖沿岸有摩梭人,他們的走婚(導遊戲稱為夜裏摸進去,白天縮回來)習俗常引起世人的好奇。摩梭人自稱「納」、「納日」、「納恆」等。雲南摩梭人被劃為納西族,四川摩梭人被劃為蒙古族。截至2007年,摩梭人共有4萬左右人口。摩梭人說納西語,其文化自成一體,信奉藏傳佛教。摩梭人被認為是中國唯一仍存在的母系制度,實行「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制度。摩梭人所住的房屋稱為「木摞房」,家庭活動的中心為「祖母屋」或稱「堂屋」。祖母屋中有「火塘」,火塘的火代表家族的命脈,因此不能熄滅。家中所有重要儀式和聚會都在火塘前進行。
實行走婚的家庭由最年長的老祖母掌握權力,居住於獨立的祖母房,若家中最老一輩有多名成員,則以有能者為當家,又有「舅掌禮儀母掌財」的制度。成年女性居住於二樓,稱為花樓,其兄弟與舅舅則居住於一樓。只有花樓的房間開有外窗,以供走婚的男子出入。不實行走婚的家庭與普通人家無異。這樣原始生態的母性社會是沒有「父親」這個字彙的。
不過導遊特別強調「走婚」並非外界想像的那麼混亂,其實走婚也常是自我約束的一妻一夫制,只是沒有婚姻之實,大陸解放之後小孩出生要有身份證、戸口名簿以備上學用等,對施行走㛰的家庭造成困擾,出生的小孩多從母姓。
其實納西及藏人都有一疌多夫制度,東女國也是母系社會,約存於中國南北朝至唐代,則是由女性作為統冶者。中國古代社會男為陽女為隂,男左女右,常是以陽以左為尊,並不代表普世價值;這些不同制度都是不同社會環境下的產物,顕示人類文明發展的多樣性,沒有必要決定孰是孰非或孰好孰壞,它們給予我們無限想像的空間。
導遊也特為介紹彞族人,原名倮倮,主要居住於中國西南地區,分佈於雲南、四川和貴卅三省,總人口8,714,393人(2010年),為中國第六大少數民族。彞人有自己的文字,部分居住地還留存有古彞文的痕跡。彝人是奴隸社会,經常將漢人抓去做奴隸,共產黨廢除了奴隷制,并將倮倮改稱为彝族。
根據導遊的說法,彞人好酒吸毒,政府很多戒毒措施都是針對他們,甚至有些彞人為得每月五百元補助,自願讓全家人染上愛滋病,有將近四、五百萬彞人生活困苦,在西昌地區,甚至全家人共一床棉被,每天吃土豆;習大大因而一聲令下「精準扶貧」,每個公務員幫助一家脱貧,導遊的先生是公務員,月薪只有3500,也只得配合,但彞人天性懶散,不願從事辛苦的建築工作,不過最近五、六年政府積極輔導,彞人社會有很大進步,我一路上看到不少彞人從事農耕,身上背個大竹簍方便工作。彞人的火把節,起源是要駆逐過境的蝗蟲,每逢節日彞人常通宵達旦在廣場喝酒跳舞作樂。他們生下來就會唱歌跳舞,我們在住宿旅館晚餐時,工作人員即興為我們高歌幾曲納西情歌,都非常好聽動人。
我在文獻中查到彝族文化藝術源遠流長,用彝文記載的歷史、文學、醫學、曆法等著作中,不乏價值極高的珍貴文獻。
Hits: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