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之行譲我感觸最深的,不是聖索非亞博物館或清真寺建築的雄偉壯麗,也不是好幾處羅馬古城遺跡的追思緬懷,而是蘇丹哈尼古驛站以及凱馬克利地下城。因為他們是普通老百姓苦難生活的痕跡,讓人望之心酸不捨。
絲路從長安(今西安)經河西走廊(甘肅)至西域(新疆),翻越蔥嶺(帕米爾高原)之後,貫穿中亞大陸各國(烏茲別克、土耳其…)之後,一直延伸到歐洲各國。今年七月裏去北疆,見識到甘肅至新疆那段,如今來到土耳其,正巧接上了歐亞交界這段。
為保障過往商旅的安全及促進貿易發展 ,土耳其境內沿途每40公里興建一座驛站,好讓駱駝商隊休憩,如今大多數古驛站現今已成為廢墟,13世紀塞爾柱帝國時期修建的蘇丹哈尼古驛站(Sultanhani)還算保留完整,也是土耳其境內僅存的43座絲路客棧中最宏偉最具規模的驛站。
驛站內會有軍隊駐守保障商旅的安全,一進門有寬敞的穿堂可譲牲畜歇息,穿堂上面有清真寺及住宿區。導遊說,住宿驛站三天是免費的,而且當時的清真寺可讓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使用謨拜。
我們站在空無一物的驛站內,想像八百年前商旅雲集的盛況及眾多商旅歷經數年才能返家和親人相聚,如果不幸生病或遭遇劫匪甚至客死異鄉,多麼悽慘的人生!
凱馬克利地下城是西元9世紀時,卡帕多奇亞地區的基督教徒為了躲避追殺,往地下挖掘擴建的36座地下城市之一。
城內通道狹窄只能容納一人,有些地方甚至必須彎腰駝背九十度才能通行,以防止敵人入侵,城內據説可下挖至十層,目前出土只有五層,其中古物甚至可上溯到八千年前。最上層安置家畜,好方便進出,其他空間有教堂、廚房、醸酒、居住等區,城內同時間可居住七、八百人,採共產制度吃大鍋飯。為空氣流通建有一條條的垂直豎井。地下城這樣有如蟻窩一層一層往下挖鑿的建築構造,無從想像身居其間的艱辛,具體展現出人類血淚求生的歷史痕跡。
參觀這些景點時心情總是比較沈重,我們這一世代真是歷史罪人,固然科技突飛猛進讓生活安逸舒適,但僅僅三十年間竟然揮霍掉地球上三分之一的資源,看到古早人類傾盡全力,只為求溫飽,譲生命延續下去,豈不汗顏!
Hits: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