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到南美,初遇秘魯人,在LAN航空公司櫃檯見識他們處事之態度,只開放一個櫃台處理團務,本就滯礙難行,還不時招手叫其他私人先行辦理。後來登機上庫斯柯,見識我們全團有四人沒畫好機位,更看到旁邊大陸團,硬是有兩人被放鴿子,尤其四度換登機門,旅客到處跑,一不小心就漏搭飛機了。
這樣工作態度充份反應在他們年平均收入5970美金(2017年),不過機場食物的花費卻與台灣有拼。四十年前當台灣還相對落後時,他們已經有電車,但是沒落的貴族,路上還有行人高架路橋、交通混亂不堪、全年不雨(僅靠安地斯山上流下來的雪水),沒有雨水的冲刷,所有東西都灰濛一片,沒入歷史的遺跡裏。
不過當你近距離接觸當地人,才會發覺不具競爭性是他們的一大優勢,輕鬆自在,飛機上上完廁所,找不到座位雙手一攤,有什麼大不了!年輕空少和旅客像好友閒聊;我費力用西班牙發音點了當地食物,下輪叫飲料時,空少問我覺得味道如何?倒是嚇了我一跳,在競爭的社會裏,這是不太可能發生的事!
我們在利馬city tour時,看到許多精緻壯觀蒙塵的西班牙建築(總統府),噴泉的軍事及聖方濟廣場。歷史久遠的聖法蘭西斯教堂修道院、古色古香的秘魯國家圖書館(據說是南美最老的),但是鴿糞為患、古藉灰飛煙㓕,他們無力也無心來解決這些問題。在南半球夏天的酷熱裏,2/28是特定節日裏,他們跑到教堂望彌撒,在廣場曬太陽,一家同樂,悠閒自得。下午還特為參觀了1926年成立的私人博物館largo Herrera Museum,看到一萬多件陶藝作品,反應古文明時期人類生活細節,嘆為觀止!
旅行多年,深深感受西方強權對古文明的破壞與傷害,秘魯在大約公元前11,000年開始有人類的足跡。公元15世紀,印加人建立了印加帝國,並維持了一個世紀。該帝國是哥倫布時期美洲的最大國家。但因為沒有文字傳播,又缺乏馬及舟車的普及;1532年弗朗西斯柯皮薩蘿擊敗印加帝國,西班牙自此開始對當地的統治,西人不遺餘力抹去印加文明的痕跡。19世紀初獨立戰爭在南美洲各地暴發,但秘魯仍是君主主義者的大本營。秘魯的獨立要到聖馬丁和玻利瓦爾發起軍事行動後才逐漸成功,但後來又經過貴族共和國(1884年至1930年)及民主與軍政府的交替(1930年至1979年)後才有五任民選總統,但導遊說他們一下台,立即因涉貪腐而四處避難,秘魯雖面積不小、土地礦藏豐富,又有古文明庇佑,但迄今人民生活仍屬貧窮(夏天一早一堆人擠進小小的麵包車通勤),仍然讓人唏噓!
武器廣場總統府 街邊的咖啡攤 私人博物館Largo Herrera Museum 館藏 破敗的街景 利馬聖法藍西斯修道院 街頭塗鴉 私人博物館Largo Herrera Museum 館藏 私人博物館Largo Herrera Museum 館藏性行為區 私人博物館Largo Herrera Museum 館藏
Largo 的相片及博物館解説廣場內噴泉 居住旅館內的裝飾
Hits: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