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上網看「澳亞衛視」政論節目,看完後,跟出一部電影:《拯救潘金蓮》。

七分好奇,三分好色,就一路看下去,原來是大陸非常流行的穿越劇;一位年輕人車禍,撞回了宋朝,成了賣炊餅的武大,改賣漢堡可樂後,生意興隆,千方百計想改變「潘金蓮出牆,自己被毒害,武松殺嫂上梁山」的《水滸傳》情節,費盡心機,還是功敗垂成,結局仍然照著施耐庵筆下走。

這類穿越劇,廉價又花樣多,是不用大腦的最佳娛樂,製片、觀眾兩相宜。但是它們還是謹守一個大原則:可以改變清河縣鄉親的飲食習慣,但不能改變歷史結局,以免陷入「祖父悖論」。

「祖父悖論」的大意是說:時間旅行者回到祖父的年代,在父親出生前殺死祖父,因而父親無法出生,繼而旅行者自己亦不可能出生。如果時間旅行者不曾出生,就不可能回到過去殺死祖父,祖父沒死,旅行者就會出生,…,造成無解反覆循環!

所以,縱使拿著最先進的武器,走進歷史,也殺不死任何主導歷史走向的關鍵人物!這是「穿越劇」的潛規則。

 

自1985年《魔鬼終結者》、《回到未來》系列好萊塢電影開始,玩弄時間與空間的熱潮,三十年來不曾稍減。亞洲強檔韓劇《來自星星的你》也是其中之一;來自外星的都教授,可以凍結時間、瞬間移位,說是「科幻片」,不如說是「魔幻片」。

《哈利·波特與阿兹卡班的囚徒》中,也用「時間轉換器」玩穿越,捨棄自己標榜的魔法不用,非要沾上科學的邊。似乎提到科學,就想到愛因斯坦,就可以扯上「時空轉換」,更可以為所欲為!

来自星星的你

 

「穿越劇」大部分是身體穿越,淺顯易懂。

也有意念穿越的,就比較莫測高深。

 

今年入圍奧斯卡最佳影片的《異星入境Arrival》就是其中之一。

語言學女教授在解讀外星文字過程中,感染了外星人的預知能力,因為他們的時間和文字都不是線性的。

「預知」就是將意念穿越到未來以獲取未來的資訊。

她讀了未來自己出版的《外星文字學》,瞭解了外星入境是基於善意。又在未來的宴會上,得知中國將領的手機號碼,及時溝通,避免了一場與外星人的戰爭。更重要的是;她預知女兒雖然只能活到十二歲,還是勇敢生了下來!

 

我一點都不想預知未來,這樣才會天天充滿希望。「無常」是挑戰也是樂趣,人人都知道自己怎麼死的,會是什麼景象?

我也不相信「預知」,預知必須有未來的劇本。上帝縱然萬能,但要寫七十幾億個劇本,還要確保每個劇本演出無誤,有必要這麼忙嗎?為什麼不當一位優閒的觀眾;讓每個人的出生、性格、機率等等主客觀因素來決定一生?

日常生活中,時間只是快慢的量度、事件先後的定位。已經過去的時間,只剩下事件的紀錄,叫「歷史」。沒有人能走入文件,也永遠不用擔心「祖父悖論」會真實上演!

 

(寫於2017年3月8日 台北)

 

Hits: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