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場完全在台灣取景的好萊塢電影:《沉默Silence》。

片中的台灣風光美極了!

《沉默》改編自日本同名小說。故事發生在德川幕府時代嚴酷禁教令下長崎附近的小村落。兩名葡萄牙耶穌會的教士,偷渡到日本尋找恩師,因為傳言恩師在酷刑下已經「棄教」,這不僅是個人的恥辱,同時也是整個信仰的挫敗。

在艱困曲折的尋訪過程中,他們繼續傳教,並受到信徒們冒死掩護,也多次目睹在殘暴迫害下,信徒們的殉教歷程。無論信徒或教士,在強權威逼中,掙扎在堅貞與背叛、聖潔與卑下、苦難與解脫、殉教與偷生、…的種種極端煎熬時,他們乞求上帝能賜下隻字片語,以證明與他們同在,榮耀他們的犧牲,但上帝選擇沉默!

意外地,在影片結尾,當主角面臨「殉教酷刑」或「踐踏聖像」選擇的瞬間,卻聽到上帝的聲音:「踏吧!」

藉著這個故事,作者與導演對信仰有深層且現實的反思。散場,可以感覺影院中沉重的氛圍。

我卻沒有沉重的感覺;因為,這就是我心目中的上帝!

「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孔子看到的也是無言的上帝。

上天不發一語,就把「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安排得井然有序。

我心目中的上帝是覆蓋全宇宙的大靈。

宇宙的緣起是一組規範質能運作的軟體,萬物的根基。

在我的信仰中,這就是上帝的靈。

大靈充滿在宇宙中,嚴格地執行著宇宙律,提供了建構宇宙的物質基礎,讓一切順其自然發展,參與卻不干預。

祂是日月星辰、山川河嶽、飛鳥蟲魚,是我,也是你。

宇宙的大靈像汪洋大海,眾生的靈是海中波浪,隨緣而起,隨緣而滅。無論是小浪巨浪都是過客。浪雖滅了,只是暫歸大海,等待下一次因緣。

每個浪的形狀、經歷都不同,隨著洋流、風勢而異。海洋無需為哪一個浪喜、哪一個浪悲,但永遠與每一個浪同在。

上帝與我們同在;吃我之苦,享我之樂。

如何在內心深處找到祂,是每個人一生的功課。

 殉教的基督徒們並不是為上帝而死,而是為心中建構的宗教信仰而死。

宇宙需要的是「生」,生死輪迴是演化的不得已,「求生」才是上帝賦予一切生物的本能。

影片主角在生死關頭聽到的,也許只是他的本能。

上帝始終沉默!

 

(寫於2017年2月22日台北)

劇照圖片來自: collider.com

封面圖片來自: goo.gl/pYMBvk

Hits: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