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ABC三大國,A是阿根廷,B是巴西,C是智利,我們最後去智利。
「Chile」原是一種鳥的叫聲,但印加語意指陸地終止之處,也就是陸地與海交界處。智利南北距離4300多公里,位於安地斯山脈與太平洋之間,東西平均距離卻只有200公里(最寬處大約400公里左右),國土狹窄,因此智利亦有「絲帶國」稱號。智利居民多印歐混血,還有許多種族融合而成,人口1500萬,融合著原住民、印加文化和西班牙文化;官方語言為西班牙語。我感覺英語在智利的旅遊區比較通行。
因為狹長,三區截然不同的地形天候。北部多山,在安第斯山脈的兩條山脊之間是阿他加馬沙漠,氣候乾燥,曾有400年沒下過雨的驚人紀錄。過去有硝酸礦,現在主要是銅礦。中部氣候温和,冬季多雨,夏季乾燥,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土地非常肥沃,人口眾多,首都聖地牙哥(約800萬居民)在此區。南部人煙稀少,降雨豐沛,有許多島嶼以及峽彎。Patagonia高原即屬本區。此外,太平洋中的胡安費爾南德斯群島和復活節島也屬智利。智利的長海岸線造成豐富的地貌,有山有水、有平原、有盆地、有丘陵、有沙漠、有冰川、還有海島等。
我們飛抵智利首都聖地牙哥,坐落在海拔600公尺的谷地上,由於四面環山,空氣污染頗嚴重。下機後直接去旅館休息,晚餐看民俗秀Balihai,舞蹈頗有水準,融入了各地區的特色,例如智利本土的國旗舞、復活島的玻里尼西亞舞蹈則充滿夏威夷、大溪地風味、西班牙風情的舞蹈,以及北部地區的龍頭舞(面具舞),我們在馬丘比丘回程火車上看過類似的龍頭舞。
次日早上前往甘露酒莊品酒,車上導遊介紹了復活島的故事、1973年推翻當時總統薩爾瓦多阿連德的軍事政變,結果阿連德遇害,由皮諾契特將軍繼任,實行獨裁統治至1990年,此次政變被視為冷戰期間,美蘇雙方在智利相互角力的象徵。皮諾切特的獨裁統治期間,智利國內許多人士都遭到迫害,有的被殘忍殺害,有的神秘消失,有的被流放到國外;在一次屠殺中,有近5,000名民選總統的支持者被殺害。不過導遊認為正因皮諾切特的獨裁(支持富人)的統治為智利奠下經濟建設的基礎,讓智利不致走向委內瑞拉的慘痛結果(經濟崩盤,人民工作一個月只賺到兩公斤鷄肉)。
他還提到1960年智利大地震,是人類地震觀測史上記錄到規模最大的地震,其矩震級為9.4-9.6級。如此大範圍災難所造成的死亡人數高達6000,經濟損失在4億到8億美元。2010又發生芮氏8.8級的大地震,雖遭逢如此強震,卻能比海地處理得好,讓災害降到最低程度。2017年智利發生森林大火,隨著強風、高溫、持續熱浪及低濕度的天氣加劇,被認為是智利現代史上最嚴重的森林大火。
雖然經歷這些不幸,聖地牙哥是我們所見南美各大城中景況最好的,雖然過去20年智利比索也貶值不少,不過市中心有許多摩天大廈,建築比較新穎,還在發展建設中,而且人民平均所得18000美元,也確實反映這點;國際排名多將智利列入拉美最好的居住國家中。我想智利的自由經濟發展及教育普及(幾乎沒有文盲)還有導遊說智利不容貪腐,應該是他們比其他拉美國家成功的因素。
酒廠歷史悠久規模不小,我們參觀了葡萄園及酒窖等,發現與澳、紐不同,葡萄非常甜,卻能製出口味神似的sauvignon blanc ,上網查詢才知愈甜的葡萄酸度亦高,釀酒師能控制發酵時間長短讓糖份發揮減低甜度。
午餐在中央市場吃海鮮,智利海岸缐長海產豐富,據說鮑魚比絲瓜還便宜(應該是類似鮑魚的南美貝)!不過智利海產雖多,但烹飪技術還是一般。飯後到舊城區建於1748年的武器廣場(原是座絞刑場,後來與西班牙戰爭時用來放置武器,之後就改成武器廣場),有座印地安石像和印加文化有關,西班牙征服者由秘魯入侵智利,建立聖地牙哥這個城市,開啟了智利被西班牙殖民的歷史,這雕像就是為了紀念與追溯先民而立。另一個重要的雕像是位於市政廳前西班牙征服者「佩德羅‧德‧瓦爾迪維亞」的騎馬銅雕,武器廣場由聖地牙哥大教堂 (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天主教堂)、中央郵局、國家歷史博物館、聖地牙哥市政廳等重要的歷史建築圍繞,再行經彩色街到總統府及農業部、外交部等部會建築。
最後搭纜車上市中心三百多公尺的聖母丘看聖母像,類似里約的基督山,山頂有座白色聖母立像,非常慈祥。雖是一座人工山丘,有動物園、遊樂場和游泳池,山頂可以俯瞰整個聖地牙哥城,看到聖母丘作為分界缐,一邊是高樓鼎盛的富人區,一邊則常是鐵皮屋頂的貧人區 。智利收入兩级分化嚴重,窮人每月只有200-300美元, 白領可以拿到3000-8000美元不等的收入。
這次南美之旅上下飛機十次,甚為辛苦,但在兩周時間內走訪四國,清晰比較各國不同風情,印象深刻,勝讀萬卷書,亦可謂不虛此行了。
甘露酒莊品酒 甘露酒莊 甘露酒莊 聖地牙哥大教堂 印地安石像和印加文化有關 聖母像
民俗秀Balihai 民俗秀Balihai
甘露酒莊
甘露酒莊
侍者將我的小包固定桌邊
中央廣場午餐
Hits: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