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貼文,幾位朋友給我很好的建議,讓我重新思考日本人特殊的性格,再來修正一下,以免偏頗不全。
日本人在自己的團體内很壓抑自己,為求整個團體的成功,因為失敗意謂羞恥,是不能接受,要切腹自殺的;但是對團體以外的人可能標準不一,或許這樣可以解釋日本人為何犯下南京大屠殺的惡行,以及拒絕為慰安婦道歉的頑冥不靈。也有人認為日本人是典型的二元性混合個性,如美國人類學家本尼迪克特對日本人性格的描述:日本人既生性好鬥又溫和謙讓;既桀驁自大又彬彬有禮;既馴服而又不願受人擺布;既勇敢而又懦怯;既保守又敢於創新。還有朋友認為「日本是一個既壓抑、傳統又開放、自大的民族。」
不同的人對日本的感受經驗不一,就像瞎子摸象,各自描繪出不同的形象,我只能為本次旅遊的經驗感受負責,印象最深的兩位老太太,一次是在方顕遍尋不到錦市場,只有用紙筆求教於一位中年婦女,沒想到她的母親堅持花十幾分鐘把我們帶到目的地,我們以為她是順路,沒想到她們卻轉身離開了。另一位在我們尋找醍醐寺方向時,深怕我們走冤枉路,主動前來比手畫腳説明,最後硬是把我們帶到樓梯旁,叫我們往上爬,讓我們感到無比溫暖。
最後我用一位朋友的分享來總結,她的兒子在美國出生長大,最好的朋友是位日本同學,她兒子目睹自己的好朋友被兩種文化夾殺,在日本,人們認為他粗魯,在美國,人們認為他太拘謹放不開。她兒子評論說,到日本旅遊很棒,但做日本人不好玩。
Hits: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