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媳婦來台為我慶生,親戚們想送我個紀念品,我說:「木刻《心經》吧!」
不僅因為《心經》字數少、寓意深,適合做成藝術品,而且誦念《心經》就能去煩除憂,有天人合一之感!
如果要做面小玉飾,還可以將經文精簡到四個字:「色即是空」。
《心經》是我的心靈導師。
以我的慧根,要從佛教入門去讀懂《心經》,恐怕相當困難,看了許多大師的開示,總是似懂非懂。
幸而理工背景幫助了我;「宇宙學」告訴我們:製造宇宙中一切物質所需要的能量,都是從重力場的負能量借來的,收支相抵,剛好是零。宇宙是從零點迸發,是無中生有的戲法!
大千世界(統稱「色」)都是從「空」而來的!
我欣喜地以為懂了,科學習經,省去十年修行!
可是且慢;重力場和質量、能量互變的這些把「無」變「有」的物理法則,哪裡來的?
它們在宇宙出生前的瞬間就應該存在,宇宙才能依據它無中生有,但誰制定的?
物理學家不太碰觸這類問題,也難以作答(註)。他們的任務是;找出大自然不變的法則,將它們用數學表示出來,例如:力學、電磁學、相對論、量子力學等等…,並加以應用;製造出網路、手機、火箭、太空船、…,不勝枚舉。
說也奇怪,這些在歐、美實驗歸納得到的定律,在各個角落都適用,連外太空也一樣,否則沒人敢當太空人!
原來「太空」不是什麼都沒有,它有嚴格執行著的宇宙規範,因此「空」中才能產生「色」!
但有沒有想過:誰在執法?
看懂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科學解釋,就能引申出其中哲學含意,但更高的境界還在背後的神學意涵!
從哲學家尼采到宇宙物理學家霍金,許許多多大學者,都想把造物之神從舞台上請出去。
霍金在2010年9月出版了《大設計》(The Grand Design),第一頁上就模仿尼采的口吻,宣稱「哲學已死」,因為「哲學跟不上科學,特別是物理學現代發展的步伐」。同時在書尾宣稱:因為存在「重力」法則,所以宇宙能夠「無中生有」,而 「不必祈求上帝去點燃導火線使宇宙運行」,宣布了一個不需要神的宇宙。
我只想請大師再深思:「宇宙律是誰制定的? 誰在保證這些律法的精確執行?」
(寫於2017年2月17日台北)
(註)
霍金博士對物理定律從哪裡來,提出了「多重宇宙論」:我們的宇宙是無數宇宙之一,每個宇宙都有一套決定萬物運作的物理定律。在那麼多的宇宙中,正好有一套物理定律,適合生命的演化,就是我們所存在的宇宙。
姑不論需要多少宇宙才能「正好有一套物理定律,適合生命的演化」,可以斷言,「多重宇宙論」將永遠只是臆測,因為沒有生命可存在於其他宇宙,來証實它們確實存在。也可以說:「多重宇宙論」只是霍金博士的信仰。
這印證了科學與神學論戰中,常常聽到的:「證明上帝存在不容易,但要證明上帝不存在其實更難」。
一切追根究柢,最後都需要一個「第一因」。我寧可浪漫地相信創世之神創造了物理定律,來做我的「第一因」,而不要什麼「多重宇宙論」。
何況,「多重宇宙論」也還是欠缺一個「第一因」。
Hits: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