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味」千篇一律 感動不易|言論新聞|中時電子報
今年大學指考英文作文題目「smell」,閱卷時我發現一些奇異現象,並開始思考英文作文命題與評分的問題。
許多同學由味道聯想到親人,但由於親人已過世,所以與他們相關的氣味就更讓人緬懷。當然祖父母年事已高,亡故在所難免,但是他們的父母大多正值四、五十的中年人,卻有異乎尋常的比例過世,讓人困惑不已。此外,一般台灣家庭配備西式烤箱比例不高,但是較少同學描寫煮牛肉麵或蒸粽子的本土香,反而高比例選擇親人烘烤餅乾、蛋糕的洋味道,尤其由高齡較傳統的祖父母操刀,更讓人狐疑。閱卷時,偶和同桌閱卷者聊起,大家也有同感,
英文作文畢竟和中文作文不同,學生已具備基本的中文溝通能力,所以中文寫作時,文章創意在評分時佔了相當高的比例。但是大多數考生學習英文時間、經驗有限,所以基礎文法、字彙是一項不可忽視的評分標準,有些同學囿於這些能力有限,考前努力背上幾篇招牌文章或成串八股勵志語句,看到任何題目就來硬拗。
例如提及海洋的氣味就通篇描寫旅遊樂趣,下筆垃圾的臭氣卻大篇幅寫起生態保育,想寫臭豆腐的氣味卻一味著墨吃臭豆腐的經驗。許多同學都或多或少有某種程度的離題,有些人甚而整篇只有一兩句與主題相關,但是文章卻流暢少有錯誤,偶爾佳句穿插,確實讓評分老師難以定奪。由於評分是以內容、組織、文法句構、字彙拼字及體例五項目給分,雖然內容離題,也只有小幅的扣分空間,即便閱卷老師懷疑學生用背誦的文章充數,卻也無法證實。
以筆者個人經驗,今年初學測作文看圖說故事的方式較少引起爭議,學生必需要用文字清楚交代三個圖案中每個圖案的故事情節,然後運用自己的想像力來書寫故事結尾,離題的情況確實少見許多,閱卷老師不必苦思如何給離題學生評分才算公平。而且由於圖片內容的限制,同學也較無法用背誦的文章來充數,大多數同學寫的是敘述性文字,最後再做結論。但是命題為smell時,有同學寫了首詩,有同學寫成了抒情散文,還有人寫成說明文,差異性很大,閱卷老師在評斷優劣給分時較難有一致標準。
最重要的一點是同學寫文章以圖片為依據,所有同學寫得是大同小異的故事,閱卷老師比較能有客觀的基準來評估學生運用語文的能力。如果大學入學考試英文作文的目的是評量學生用英文表達溝通的基礎能力,看圖說故事似乎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
當然看圖說故事也有明顯的缺點,同學的故事千篇一律,閱卷老師短短幾天內要看上千篇一律的文章,鐵定比命題smell疲勞轟炸得更厲害。不過如有人想要以親人過世感動閱卷老師,給老師留下深刻印象,或想凸顯濃郁的香氣因而改寫成烘烤蛋糕餅乾的故事,怕也無法得逞了。根據經驗法則,老師看了太多父母逝世的悲情或祖父母烤蛋糕的情節,是否也會產生負面的效果,這點可能是考生始料未及的。(作者為東吳大學語言教學中心副教授)
Hits: 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