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一行十天給我的整體感覺就是東西文化交流,以致不東不西,自成一格。
土耳其97%土地在亞洲,只有3%在歐洲,但突厥人皮膚黝黑輪廓深刻,和大多數黃膚的亞洲人有異,是篤信阿拉的穆斯林,但自從凱莫爾總統於1923年終結奧圖曼帝國,建立民國之後,大力改革,全盤西化。
1· 政教分離,宗教對政治的影響式微,雖然伊斯蘭教允許一夫四妻(歷史因素,游牧民族生活大不易以及後來戰亂頻仁,兄弟死亡,其他兄弟迎娶未亡人回家方便照顧),但憲法已改為一夫一妻且准許離婚,幾乎相等的男女比例也讓一夫四妻對大多數男士極不可能。
2. 原來的阿拉伯文字改成羅馬拼音,讓難於辨認的文字更為可親易學。
3· 提倡西服化,不像其他穆斯林國家,女性不嚴格要求包頭遮臉蓋全身。
4· 女性享有受教權、選舉權及被選舉權等,以致很早就在各行業嶄露頭角,據導遊說他們第一位女飛行員遠早於澳洲的1920年,而且許多大企業執行長都是女性。
5· 改革姓氏,原本兒子以父親之名為姓氏,變為大多數國家習成的固定姓氏。
他們的建築也是東西並容,有受希臘羅馬影響的西式建築,伊斯坦堡博斯普魯斯海峽兩岸許多雄偉的圓柱平頂建築,蕃紅花城裏盡是奧圖曼帝國時期様式,深入所有城市的民宅,處處可見拜占廷式的淸真寺(全國有99%的伊斯蘭教信徒),還有更多兼容並蓄各種形式風格的建築,確實展現出土耳其地處歐亞交界,以致東西文化大交流的結果。
即使在導遊身上我也發現了東西交流傾軋的影響,他應該是虔誠的伊斯蘭教徒,卻因為私校教育十多歲即接受全英語教育,大學進入康乃爾在土耳其的分校,主修企業管理,他的言行舉止相依當西化,但從他的言論仔細推敲,推祟奧圖曼帝國統治的寬容,不解西方帝國殖民主義的狹隘,甚至認為帝國時期的民主精髓遠深於西方;他賣力介紹伊斯蘭宗教及土耳其的歷史與文明,確實為來自台灣的我們開了扇窗,一窺土耳其的奧秘。
但是我們在二十一世紀,立足歐亞東西方的交會點,多樣錯綜複雜的資訊來源,多種不同的立論觀點,更要戒慎小心仔細查證認真思考,或許才能讓我們更接近事實全貌。
Hits: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