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約十多年前開始利用電腦科技來輔助教學,當時擔任學校語言中心主任,需要為未來的語言教室作規劃,看到廠商的目錄裡已經有以電腦取代錄影、音座的設備,還覺得很新奇,有一位外籍老師告訴我,幾年之內網際網路會無遠弗屆,今年我們學校終於也要有人手一機的電化語練教室了。
最初幾年我多是利用PowerPoint設計一些課堂學習活動,例如介紹新單字,或練習英文對話。後來網路資源簡直氾濫,我廣為利用充實教學活動。
民國八十九年,我找人幫忙製作了第一個教學網站,首度帶領學生進入電腦教室上英文作文,由於同學們隱身電腦後又能BBS又能上網遨遊,我發現上起課來左支右絀。這次經驗有些小挫敗,讓我暫緩了腳步。
民國九十一年接下教育部的教學研究案,我整理歷年學生寫作英文常犯錯誤,設計成一系列的學習單元,請助理正式製作了余老師英文作文教室網站,讓任何有興趣的人都可以上網學習,我自己的學生當然也會去逛逛,但是反應絕對沒有我預期的熱烈。
民國九十二年的研究經費成立了支援大一英文、大二英聽課程自學網站,希望與課程緊密結合,鼓勵學生課餘從事自主學習。後來發現他們最常利用的還是聽力考古題以及課文裏的會話腳本。由於網站設計成電子倉庫,雖然琳瑯滿目,但缺乏追蹤學生學習的機制,到頭來還是不免流於形式。
九十三年我開設一班混網的英文作文課程。所謂混網就是大多時間學生在線上學習,幾乎所有的教學都是在網路上進行,只有少數幾週會進實體教室考試或從事其他活動。學校提供的學習平台上竭盡所能模擬教室內各種情況,網路教室裡的「留言板」與「討論板」跟在教室裡的黑板一樣,課堂點名可用他們上網學習的記錄取代。這種教學模式性督促教師在準備教材的時候就將所有的「研習教材」與「教學活動」結合一起,教師必須分析學生的學習過程,按照順序編排文字與影音材料。但是預錄的教材終究比不上教室內的互動有效,即便二十分鐘為限的單元我自己看了也想打瞌睡,雖然盡力穿插些小練習,讓同學動腦做做看,還犧牲色相把自己高空彈跳的照片也曝光,但是軟硬體的限制,終究無法製作出電玩遊戲那樣的效果。
於是我在九十四年有了新構想,設計以教室為主、學習平台為輔助的大一英文補救教學計畫,讓英文程度較差的同學於實體教室正常上課後,再額外提供線上教學單元,由任課教師及線上助教輔導學習。這樣的安排希望能夠掌握兩個世界的精髓,讓正常的教學在教室內進行,線上則提供更多學習資源,讓同學自主學習並評估成效。由於計畫將於九月開張,生死未卜,只有拭目以待了。
十多年走下來,我嘗試過網路輔助教學、混網課,只有全網課還未經歷,一直誠惶誠恐探討如何使用科技才能最有效幫助教學?可惜迄今未找到標準答案,換個方式想想看吧,運用這些科技是否能幫助教學?我相信網路輔助教學的功能是毋庸置疑的,多媒體以及網路互動的特性讓教材更生動活潑,就好像把收音機節目搬上電視銀幕,比較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與動機,至少也讓他們感受老師的熱情投入。由於製作這些教材,我得從不同的角度去審視檢驗學生的學習,不斷探討思索的結果,讓我對教學有更深刻的體認,也對科技的潛力與極限有更深刻的瞭解。但是如果要用網路教學取代傳統教學,我就有些懷疑了。接下來我要說明自己教授網路作文課的經驗與心得。
>>網路教學的優點
- 教老師和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隨機上課,可減少交通時間
- 網路學習不像教室,學生可自行調整學習的速度
- 網路教學不以老師為權威中心,網路上的豐富資源讓學生能主動選擇學習 內容及方式,提升學習動機,培養自身的創造力和思考能力。
- 所有學習、作業、測驗、互動訊息等都有電子紀錄,可供日後參考。
- 提供學生和教師多重溝通的管道,除電子郵件外,學生可以隨時在討論區提出問題與老師和其他同學互動。
- 網路學習是學生就業後可能面臨的學習模式。
- 多媒體教材可提供具有不同多元智慧、不同學習模式的的個人更多選擇
>>網路教學的缺點
- 缺乏面對面、即時、直接的互動和腦力激盪
- 教師使用科技製作教材及管理教室的困難
- 長期盯著銀幕傷害眼睛
- 頻寬有限或網路不穩定讓使用者感到沮喪
- 教師必須花費更多時間精力準備管理網路課
- 網路教學需要專業技術人員充分適時的協助。
英文作文網路課經驗
開學前的暑假裡我忙者架起羅技快看高手,然後啟動Stream Author,再打開事先製作的PowerPoint講義稿,開始錄音。十五到二十分鐘一節,經常快大功告成時,電話就響了,即便沒有干擾,錄下來的課程也不盡如意,總有些螺絲結巴。每週兩小師的課約錄半個鐘點的講授,其他就用文字檔、網路資源、或自製網站教材來充數。教材製好上網,熟悉平台環境,萬事就緒,就等學生進駐了。
第一天上課我帶學生進電腦教室,讓他們熟悉網路平台功能,講時自己有些心虛,深怕學生問出自己解答不了的問題。拼裝車開始上路,麻煩可多了。
第一個問題是線上互動要作什麼?由於沒有視訊,一切都靠文字輸入,完全用英文,對英文系同學倒是另一種形式的口語練習。我每週二一大早打開電腦,連上網路進入平台討論區,對幾位早到的學生輸入Good morning。介紹完本週注意事項,回答一些討論區裡的疑惑,就開放讓同學問問題,這才進入混戰。
想像四、五位同學同時丟進問題的盛況,間不時還有些害羞的同學私下傳訊與我交談,為免於混亂,我在每個答案後面加上學生的名字以示區別,幾次下來,有些同學不能適應眾說紛紜的上課情況,發言意願明顯低落,有幾個似乎進來了,卻完全沒有動作,後來我很意外發現他們只是開了視窗,把名字吊在討論室內,人又回到床上呼呼大睡了。但是為讓所有同學明瞭討論實況,我還是決定把每週線上討論內容貼在佈告欄,讓缺席者課後閱讀。畢竟這是虛擬世界的優點,不用太可惜了。
由於非實體上課,對於學生的學習情況與態度,倒是有了全新的體認,我可以在平台上觀察學生何時進入學習,待了多少時間,看了幾頁資料。開學第一次上課後,我興奮的每天檢查好多次,希望看到一群孜孜不倦吸收我精心準備教材的學子,可是日復一日的折磨,十幾天後我終於致電四位從未上網學習的學生家中一探究竟。我開始明瞭不論虛擬或實體世界中,有些學生對於學習確是不當回事的。於是我開始設計線上測驗與練習,讓他們無所遁形,結果又很意外的發現學生用MSN互傳答案,從此之後我只有完全改出問答題,師生之間見招拆招,倒比實體上課還要熱鬧。
虛擬世界裡還是有些驚喜,討論室裡學生問起問題總比實體教室熱烈,我問學生,他們回說習慣在看不到老師的情形下問問題,進入教室見了老師反而不習慣發問了。我倒是認為虛擬世界裡看不到人,有層保護比較安心,如果讓他們不用真名進討論室,反應會更熱烈。平台上的各項功能也讓師生互動發揮到極致,學生有要求,我兩天內必有回應,後來竟然有學生要求我當日即能回覆,益是得寸進尺了。
由於幅員廣大,平台上提供教材不像影印耗財,可以無所顧忌,多多益善,讓程度佳的同學有更多參考的資料,但是有些同學還是開了炮,太多資料怕抓不到重點。我於是鼓勵同學們在討論區發表學習心得,言明如果整理好筆記讓其他同學參考,可得到加分鼓勵。網路最大的功能就是資源共享,這應該是修習網路課程同學的第一課。
學期末給學生作問卷,正面回應居多。但是幾位同學覺得自律差,無法按時自習作作業,認為實體世界還是比較牢靠,看到老師也比較踏實,希望能在教室與老師互動。有些同學抱怨網路電腦上看資料,眼睛酸澀,效果亦減半。幾位同學還是習慣印出教材,用筆畫重點,因此要求我提供原始文字檔。
由於網路上課,師、生都是創舉,我也一直在實體與虛擬間擺盪,總把兩者擺在一起稱斤論兩,但是一個蘋果一根香蕉,不同範疇不同形式,其實很難分高下。我的結論是對於喜歡自主學習,希望自己掌握時間的學生,網路教學是不錯的選擇。教室裡老師講授課程,全班必須鎖在同步的學習裡。網路上老師預錄的課程資料永遠在那兒,學生可自主調整自己學習的速度,甚而日後複習也很方便。由於放置的教材量很大,學生被訓練多作閱讀,自己學習選擇吸收重點。這些對於他們日後就業都有助益。但是科技融入教學需要很多客觀環境的配合,老師單槍匹馬困難重重,如今資源中心成立,開宗明義就是要幫老師們電化教材,如果善加利用會少走許多冤枉路。還有如果同一門課程的老師能夠通力合作,眾志成城,互享資源,也應該是通往科技的一條康莊大道。
Hits: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