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居紐西蘭,仔細觀察西方人用餐,刀叉與筷子殊途同歸,但是兩者徑渭分明,兩種文化間也不免箭拔弩張起來。
西方人左手握叉按住食物,右手拿刀規矩地把食物切成小塊,再用左手的叉子送到嘴裡進食,一點也馬虎不得。東方人左手捧著飯碗,右手一雙筷子在各種食物裡穿梭自如,一頓正式西餐需要好幾副刀叉,但是中餐裡一雙筷子可走遍天下。奧克蘭市的西餐廳裡不乏華人移民出沒,但是十之八九把叉子當筷子用,刀子只有一邊涼快了。
游泳池也是文化差異的展示場,台灣的泳池因為人多池狹,經常像是大鍋裏下餃子,彼此碰來撞去絲毫不以為意,像筷子的遊走百無禁忌。然而紐西蘭的泳池通常隔成快游、慢游、水中走路等多條水道,每人必須謹守自己的範圍,左邊游出去右邊游回來,中間有一條看不見但是大家都應該清楚的線,一不留意撞倒人,就得小心刀叉鋒利無情了。
兩條平行線的大馬路更是不同文化的競技場,平常頗為禮讓的當地人,開起車來卻驍勇無比,只要自己是對的,不惜兩敗俱傷也不減速,華人上路戒慎恐懼,安全距離要小心把握,讓路規則更輕忽不得,但是拿捏之間仍不免遭人豎中指抗議,筷子滿心冤屈,雖然盡力融入,終究與刀叉有別,又囿於語言的障礙而詞窮,刀叉的尖銳氣勢雖然佔了上風,但兩個族群的隔閡已然產生,這樣的紛爭永遠沒有贏家。
筷子與刀叉各自稱雄一方,無人能鑑定其優劣,然而讓它們共處一室,才更能體會筷子的玲瓏與刀叉的精確。如何能包容外來客的衝激汲取其精華,當是每一個文明社會所必修的課題了。
Hits: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