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節 萬法唯心

縱使有愛因斯坦的背書,史賓諾沙的上帝無法形成宗教崇拜的原因不難理解。首先,沒有高高在上的神明,也沒有教團、經書、戒律和儀式,更沒有先知、神蹟和聖物,完全不符合普羅大眾自幼被領導統御的習慣。甚至當祈禱時,也沒有聖壇和十字架,而是面向自己的內心。

世界上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宇宙,宇宙的中心就是每個人的內心。內心的最深處是創世之神的意識,也是我們的內我意識。其次是潛意識,包含歷代轉世的記憶和先天的性格與天賦喜好。最外層是與生活環境每天互動的自我意識。

自我意識帶著樂觀或悲觀、勇敢或懦弱、溫和或易怒、勤奮或怠惰等等不同的性格,以求生為本能,隨著後天環境和教育,不斷變化,造就每個人不同的命運。

有兩位沙漠旅人,都不慎將水壺打翻,流失了一半。一位想:「感恩!還留下這麼多!」他小口慢喝,走出了沙漠。另一位懊惱驚恐:「這麼一點水,怎麼活著出去?」結果越走越渴,死在途中。

雖然豔陽、酷暑、缺水,外境都相同,心境不同,命運就不同。

世界的色彩取決於戴什麼顏色的眼鏡來觀看。在每個人的生活中,人、事、物的樣貌,也是透過「自我意識」觀看的結果,並無所謂客觀的實像。

如果以猜疑的心看待朋友,無論朋友如何以誠相待,都會覺得他們不懷好意。

想改善職場關係,不是抱怨同事,設法去改變他們。而是先想想,對同事的不滿,有多少成分是自己先入為主的想法投射在他們身上的結果,先用同理心改變自己的心態,換位思考,才是和樂相處的關鍵。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費斯汀格(Leon Festinger),有一個很出名的判斷,稱為「費斯汀格法則」,大意是:生活中只有百分之十的事情是無法掌控的,百分之九十取決於你對不可掌控的百分之十如何反應。

他舉了一個例子:卡斯丁洗漱時,將手錶放在盥洗台邊,妻子怕手錶淋濕,移到餐桌上,兒子拿吐司時將手錶碰到地上摔壞了。盛怒的卡斯丁打了兒子、罵了妻子,造成全家三人因情緒不寧而發生一連串事故,度過了損失慘重的一天。

故事中,只有手錶摔壞是既成事實,其餘全是不當反應的後果。

我聽過另外一個故事:一對結婚多年求子的夫妻,好不容易有了一位活潑可愛的兒子,三歲時卻不幸誤食妻子沒有妥善收藏的藥品,回天乏術。趕到急診室的先生,得知愛子死訊,緊抱著痛不欲生的妻子,在她耳邊輕輕說「我愛妳」。

對於因一時大意而遭受喪子浩劫的人母,需要多大的內外力量,才能從萬丈深淵自拔,如果當時這位先生對著妻子說:「死的怎麼不是妳!」,傷心欲絕的媽媽很可能就真的不活了。至少,這段婚姻也走不下去了。

人生的意外永遠有可能比明天先來,這些大大小小的意外,都暗藏著此生要修習的功課,開始作答前的第一要務,就是停止災害擴大。

即使不擴大災害,要從谷底走出來,也需要夫妻兩人很多的轉念和扶持,尤其是妻子。他們的稚子,來世界一趟的使命,很可能就是給父母的婚姻帶來一道嚴酷的考題。

想要順利又快樂地行駛在人生彎道上,必須勤加練習轉動心念的方向盤,改變習慣性的思考,「轉念」是一生都修習不完的功課。

神已經把智慧和力量賦予每一個人,正坐在駕駛座旁期盼的看著我們。

Hits: 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