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節  戲夢人生

「黃梁一夢」和「南柯一夢」是兩個有趣的故事,都是講窮途潦倒的人,在一個夢中就過完了榮華富貴的一生。後來變成成語,形容人生如夢,功名利祿不過是一場空。

雖然「戲夢人生」也是相似的成語,不過在這裡要傳達的是完全相反的涵意:

「戲人生」是清醒時的真實人生,「夢人生」是睡眠中的真實人生,它們有截然不同的主角。

戲人生是「自我意識」在實像空間的角色扮演。夢人生是「潛意識」在虛像空間的工作場域。

神分享給我們他的大靈,體驗我們的人生故事,我們一世一世來到人間輪迴,每一世都是一場「戲」。

但是我認為,這個「戲」應該不是「戲劇」,而是「遊戲」。

照著劇本演,叫「戲劇」。問題是誰來編劇?神嗎?觀賞幾十億場自己編劇的演出,結局都早已了然於胸,會有樂趣嗎?

「遊戲」就不一樣了。

每一個轉世的靈魂,先選擇這一世的「挑戰難度,然後根據「挑戰難度」決定:父母、身體(包含性別、天性、智能等)、幼年環境、重大遭遇等「人生藍圖」。安排的考量因素中,「挑戰難度」是重要考量,其他可能還有:「各級訓練」、「課業補修」、「轉世情緣」、「業障反饋」等等。

靈魂按照轉世的歷練,也會分成不同的級別,修習不同的功課。如果這一世成績不理想,下一世可能會加強特定的部分。

無論是塞斯或紐頓的靈界訊息,都揭示:下一世的許多重要關係人,都是在靈界就事先約定的,可能是親屬,可能是友人,也可能是敵人。目的是創造各種際遇,幫助彼此靈性的成長。

塞斯或紐頓都談到「業障」,但是此「業障」與佛教六道輪迴的「業障」截然不同。它的出發點不是「處罰」,而是讓傷害別人的人,在下一世從「被傷害」的感受中學習成長。

我認為,依據人生藍圖所建立的人生方程式,像量子力學一樣,是一個波動函數,不能提供明確的人生軌跡,只能告知發生的概率,沒有明確的善惡果報,因為善惡取決於觀察的角度。但在心中累積善念的正向能量,一定有益於未來的命運。

個人的一生,不能自外於「地球自我療癒」或「集體潛意識」所形成的大環境,它像人生舞台由天而降的布景,天災、戰亂、飢荒、瘟疫、…,說來就來,讓我們無可逃避,改變了人生的命運。

此外,總有一些躲在波動函數邊邊角角,不知道被什麼吸引來的「無常」,隨時考驗著我們的應變能力。

無論如何,這個遊戲的精彩在於:尚未發生的「人生藍圖」,都可以被信念創造的實相修改

一個選擇了低挑戰難度的靈魂,出生於富貴之家,原想輕鬆過一輩子,可是如果累積的負能量,使他失去了父母遺留的財產,就必須離開舒適的生活圈,開始艱困的人生學習。

也有人選擇出生於貧民窟,挑戰高難度一生,憑著堅強的意志,克服重重難關,精彩地完成預期的人生目標。

我們「內我意識」的神性,分享給我們愛、智慧與創造力,與祈禱互動,並協助信念創造實相。

我們的「潛意識」帶著轉世的資訊和這一世的人生藍圖,執行它特定的任務,並用夢、靈光乍現、直覺、衝動等捉摸不定的方式和我們聯繫,影響著我們。我認為,在熟睡到不知有夢的時候,人與人的潛意識會有橫向的交流,並對自我意識下達指令,讓兩位緣定前生的人,不自覺「巧遇」。

最入戲的當然是「自我意識」,一開口就說:「愛你一生一世!」,因為「自我意識」只知道一生一世,求生是本能,死亡代表一切的消逝。「自我意識」忙於一生不同的角色扮演;做子女、做學生、做員工、做父母、…,漸漸迷失在生活之中。可是經常會收到潛意識傳來的直覺與衝動,想把自己推往「人生藍圖」的方向。

「戲夢人生」的前台是物質宇宙;這個舞台嚴格遵守物理定律,即使籃球巨星飛機失事,也一樣命喪黃泉。而屬於靈界的後台,才是指揮調派的總部,飛機失事原來是為了下一世提早開演的安排。

所有從前台退場的演員,都回到這裡,回顧歷次演出的得失,修補能量,進修學習,等待下一次的出場。

後台才是靈魂的故鄉,真正的家。

Hits: 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