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節 告別舞台
縱使靈魂已經轉世多次,對於自我意識而言,死亡仍然是一生一世的大事,於是「死亡學」應運而生。它協助被宣告不久於人世的人們,度過驚恐、逃避等等難熬的情緒歷程,進而接受現實,走的尊嚴,走的安寧。
尊嚴死的是每一個人應有的人權。
傳統觀念認為:隱瞞病情,讓病人至死不明真相是人道的作法。
新的想法是:告知真相,與病人及家屬共同商討安寧治療,安排無憾的臨終生活。
傳統觀念認為:與死神搏鬥,奮戰到最後一刻。
新的想法是:在本人意願下,對沒有康復希望的患者,停止運用葉克膜等器械延續生命,不浪費醫療資源,減少病患與家人無謂的痛苦。
如果好好把握臨終前的時光,就有了親自安排並參加自己生前喪禮的機會。
背景音樂是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協奏曲,從這首曲子入門,聽了大半輩子古典音樂,就把握機會再聽幾遍。
想見最後一面的親友,也都到齊了,有些還遠從海外趕來,大家聊著陳年趣事,笑中帶淚。
還有一位聞訊而來的早年同事,忙著解釋早已不復記憶的誤會。
與每一位親友話別,感謝是真摯的,祝福是誠意的。心底還有什麼未了的事,趁最後機會,交代清楚。
喪禮之後,再做一次向內祈禱,除了感恩還是感恩。
感恩這一生滋養我身體的食物,它們原本也有自己的生命。
感恩這一生得到的愛和幫助:父母的養育、伴侶的扶持、師長的教誨、親友的陪伴、同事的協助,…。還有更多不認識的人,或出於無私的愛,或藉著經濟活動,直接間接嘉惠於我。
感恩大自然中陽光、空氣、水和一切資源無私地分享,慚愧的是用垃圾和污染來回報。
最要感恩的當然是內心的神,很開心後半生能正確地和祂連結在一起,盼望來生不要再迷失。
感恩的情緒沖淡了離別的傷感,使這一生的回顧得到最高的滿足。
靈魂來到物質世界必須穿一件衣服,就是我們的身體。
人的身體裡,一共約有五十億萬個細胞,各自有不同的更新週期;有些白血球只能活幾小時,腸粘膜細胞的壽命為三天,肝細胞五百天,腦與骨髓裡的神經細胞與人的壽命幾乎相等。 在整個身體裡,每分鐘有一億個細胞死亡。人雖步入老年,器官卻年輕得多,大部分小於七歲。
每當將吸塵器裡的灰垢倒入垃圾桶,其實是不經意地和毛髮與皮膚永別。而曾維繫我們生命的億萬戰友,每天更以糞便的形式被排出體外,輕輕一按,就被無情地從馬桶沖走!
為了替新細胞找原料,許多生物貢獻了它們的身體,讓我們進食,它們輪替我們的身體,維持我們的生命。
什麼是我?
我的思想、意識、靈魂才是真正的我,身體只是這次演出的戲服。
靈魂揮別舞台時的遺體,只是剛好當時存留在身體裡的物質,沒有什麼特別意義。既然視前一天排出物為糞土,有什麼理由要造墓立碑來保存靈魂離去後的殘留?
如果每一位在劇院演出的演員,都把戲服裝箱留在前台,以後的演員還有空間演出嗎?
地球村時代,家人散居各方,縱使達官顯要的墓園,幾代以後也會成為無人問津的荒塚。何不將向天地借來的身體元素,儘快還給大自然:樹葬、花葬、海葬,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點塵埃!
或許要問:走得如此瀟灑,連個墓碑都沒有,親友們靠什麼來憑弔呢?
拜網路科技所賜,這個顧慮可以非常圓滿地解決。在網路上虛擬一座墓園、一座紀念館,或者簡單的網頁一張;在這裡可以找到逝者的生平、相片、影音、著作或其他型式的創作,一切可資紀念的資訊都可納入。
可以參加商業化的墓園網站,也可以像古代帝王一樣,在生前就開始營造自己的墓園。
親友們無論在世界任何角落,只要起心動念,都可輕鬆造訪,音容全在,足以撫慰無限的追思。想抒發懷念之情,可以留下思念的話語,獻上一束虛擬的鮮花。
Hits: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