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移民來紐西蘭定居後,子女必須入學接受教育,英語的訓練與日後學業及就業的需要關係密切,因此對於學校這方面的教學都很關心,筆者因而走訪教育部,與咨詢服務的海倫尼克斯小姐會談,並取得教育部研究單位在1997年十月出版的一份長達數百頁,探討紐西蘭學校為英語非母語學生所提供的教學與輔導的研究報告”Non-English-Speaking Background Students: A Study of Programmes and Support in New Zealand Schools.此外並向奧克蘭教育學院的資深講師蘇格瑞請益,由於篇幅有限,茲列舉訪談及報告重點如下。

近幾年來,紐西蘭學校內母語非英語的學生數目驟增,截至1996年7月教育部統計數字顯示全國中、小學總計有57,903這樣的學生,比較1995年成長了10%。其中74%居住在奧克蘭地區,對於整個學校及老師都造成相當大的壓力。

根據紐西蘭教育部頒佈的教育宗旨,課程設計必須反映紐西蘭多元文化的特性,並針對其不同需求,給予所有學生公平受教育的機會,進一步還要肯定學生的文化背景,並加強其對本身文化的瞭解,這樣崇高的目標在經費資源及客觀環境的條件下不容易在授課內容上落實,不過在各校舉辦的全校性或社團活動裡則處處可見著墨的痕跡,例如在筆者走訪Epsom Normal小學時,曾被邀請在其聯合國週內教所有八、九歲的小朋友唱一首中文童謠:功課完畢回家去。其他諸如社團裡有各國傳統舞蹈的推廣等皆是幫助學生瞭解自己的文化特色。

美國學者費滋傑羅提出在美國有四種不同的課程設計來幫助英語非母語學生的學習,假如經費資源不足或學生人數太少,無法實行雙語教學,則在每週固定時間內讓學生離開教室,由學有專長的老師來輔導學習英語。如果校內有許多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則由老師用簡易的英語來解釋某些課程的內容,好幫助學生瞭解學習。過渡性的雙語教學則是強調學生的母語,在未正式教授英語前,先用學生的母語來教導部份的學科。最後雙向的雙語教學的目標是想讓學生能掌握原來的母語及英語。美國英語教師協會認為雙語教學是最適合英語非母語學生的學習,雖然他們也認為學生的人數以及校內眾多不同語言的情況很難實行雙語教學的計畫。紐西蘭國家較小,校內資源更是不允許像這樣的雙語教學計畫,不過就筆者所知,仍然有些學校在嘗試某些雙語教學的實驗,例如Samoan 島民聚居附近的學校就比較容易實行英語與Samoan語的雙語教學。另外北岸在Albany區有一所學校Kristin School 也在試圖讓五歲兒童開始學中文。

至於一般學校輔導英語非母語學生的學習,教育部則是利用經費補助,或增加教師時數來支援各級學校。1996年時,如果學校接受一個新的form 2的英語非母語學生入學,一年就會得到60元的補助,至於form 3-7的學生則是69元一年。校內如果有20個以上(或總人數15%)這樣的學生,則可申請增加專任教師時數。基本上各校所採用的教學多是利用各種不同的活動讓學生在實際運用語言中學習,其方法近似學習母語的方式。另一方面,學校也把這些學生以往受教育的經驗納入考量,因為很多來自亞洲地區的學生習於安靜聽講,害怕發問,對於新環境內必須積極參與解決問題的小組練習會心生恐懼。除了一般性的 ESL programs(附註1) 之外, mainstream classes(附註2)的老師們也興起一種partnership teaching的方式來互相支援,例如兩位老師合作,某堂課由一位老師負責英語非母語的學生,另一位老師則照顧其他的學生。此外 mainstream classes 的老師還會替新進學生尋找通曉其母語及英語的學生來作他(她)的伙伴(buddy),來幫助帶領他們適應新的學習環境。

毋庸置疑,語言學習必經一段漫長的過程。對於那些完全沒有任何英語背景的學生,大約需要八百到一千個小時的課堂學習才能有相當的流利度,當然學生的學習動機及其對英語的態度、學習的環境、教室內外能吸收到的英語、以及老師專業方面的訓練都有或多或少的影響。雖然一般就學後只需要二、三年的時間,英語即可朗朗上口,但要達到與班上同學相同的語言能力,則起碼需要五至七年的時間,因而許多ESL老師皆希望在學生能夠應付一般教室情況之後,學校仍然應該盡力支援他們學習英語。如果學校太早停止輔導學生這方面的需求,則會影響他們日後其他科目的學習。由於這些學生普遍自我要求較高,希望短時間內即能有效掌握語言,以便參加全國性大考,研究結果建議這些學生不必太心急,以免希望破滅而難過不已。

許多研究資料顯示校內與家中所使用語言及文化的差距愈大,學生學習英語就愈困難。要想幫助學生克服困難,老師必須在文化差異上略作調整,向學生及家長解釋清楚教室規則,並儘量鼓勵家長參與。研究結果也顯示學生在家中或學校、社區圖書館內是否容易取得書籍與其閱讀能力有很密切的關連。

最後謹將報告中訪談校長、ESOL program 負責人、任課老師、以及學校董事會人員,探討影響學習英語成效的因素,所得到的結果歸納如下:

  • 家庭對於學生在校內學習所給予的支援與鼓勵
  • 學生以往受教育的經驗 (例如他們曾受過幾年正式學校教育,是什麼樣的學習環境)
  • 學生以往的生活經驗 (例如來自戰亂地區的孩子需要一段適應時期才能開始學習)
  • 學生身體及心理的健康
  • 學生學習的動機及態度,不管是內在或外在因素的影響
  • 學生進入紐西蘭學校的年齡─一般而言,愈年輕的學生學習愈容易成功
  • 學生的母語能力
  • 學生是否有好的模仿學習對象
  • 學生使用英語的自信心以及必須使用英語的機會
  • 學生的課堂及校園環境是否讓他們感到溫暖受歡迎
  • 老師是否親切、有彈性、有創意,並且努力照顧到母語非英語學生的需要
  • 老師是否預期這些學生能夠學習成功
  • 學生個性、行為、能力及態度的差異

     

    附註:
    1. ESL programs: 學校裡專門輔導英語非母語學生學習英語的課程, 這些學生每週數次和與其程度相近年齡相仿的學生一同上英文課,由受過專門訓練的老師授課。

    2. mainstream classes: 這些英語非母語學生與班上其他同學一起上的課程則稱之為mainstream classes.

Hits: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