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 記
二〇二〇年一月十二日,我坐在鍵盤前,向多年的心願走出第一步。
原本計畫先寫一個半月後,要隨著旅行團去拜訪我的出生地江西廬山。
當時新冠疫情剛起,還不確定是否會人傳人。
緊接著,一月二十三日武漢封城,病毒迅速蔓延到亞洲各國,歐洲也出現確診。
半年過去,全球各洲無一倖免,總感染人數已將近一千四百萬,死亡人數逼近六十萬,奧運延期,美國更成了重災區。
目前疫情還看不到盡頭。
我們夫婦陸續取消了四個國外行程,哪裡也去不了。
專注於寫作與資料蒐集,意外地讓這半年過得非常充實。原本預估超過一年的寫作計畫,竟然約半年就一氣呵成。
每天看見新聞中這麼多突如其來的生離死別,更想趕快將不同的生死觀分享出去。
然而,一個上及宇宙下及人生的大命題要怎麼寫?其中任何一個議題,都可以發展出長篇大論。
思考良久,我覺得:我的目的是要導覽一種思維,讓讀者鳥瞰而不是深潛。如果想要深入其中某一個特定題目,不難在圖書館或網路上找到許多資訊。
所以,我還是以地圖般的平面方式來呈現,免得陷入泥沼,每一步都要費力拔出,反而錯失綜觀全局的本意。
要尋求新觀點,就要大膽走出傳統,不僅要擺脫宗教的框架,也要擺脫科學的束縛。但是要特別強調:在四度空間的物質世界裡,我是科學的信徒。在精神層面上,也尊重現有一切信仰。
寫這本小書,只是一直感受到更高維度中的招喚,記錄下流入心中的想法。
宗教孕育於不同時代背景,沒有宗教,人不但活得辛苦,也失去了豐富的宗教文化。任何人能安心於傳統宗教,都應該被尊重並祝福。
至於也想走出傳統的朋友,就讓我們彼此切磋,一起享受不一樣的人生!
最後,要特別感謝親愛的另一半;她讓我無所是事晃蕩了許多年,總是用「醞釀一本生死攸關的書」做藉口。反而在她的積極努力下,建立了一個三十萬點閱率的教學網站,使這本小書一出生,就有一個坐享其成的發表平台!
希望這本小書,能像網站中的教學內容一樣,也對社會有些幫助。
二〇二〇年七月十七日完稿於台北
Hits: 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