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埃及之行有mixed feelings 矛盾情結,對古文明實在無限敬畏讃賞有加,但對埃及許多現況卻又不免搖頭嘆息。

三、四千年前,埃及的統治者為了傳達信仰,利用高度智慧高超技巧來建造巨型建物,一百五十公尺高的胡夫金字塔、地球上最大規模用柱子支撐的卡納克神殿,高達三十公尺的哈姬蘇女王方尖碑,數不盡的雕像壁畫等,古埃及人寶貴的建築藝術財富讓後世震驚迷惑。此外,他們在其他諸如天文、醫學(尤其外科手術)、數學方面的成就,還有文學、文字等的表現都讓人嘖嘖稱奇。

但是今日人民貧窮的生活又讓人百思不解,幾乎每個風景區都是小贩成群叫賣同樣產品,只要有觀光客經過,就不斷喊價,「one dollar ,one dollar」不絕於耳,讓人無法𨀉足品賞,即便抽個空檔觀察一下,又會發現雖然價格便宜得難於想像,但品質質感不佳,自然打消購買慾望。

沒人買,小販沒了生路,更出奇招,在伊斯納,遊輪過水閘門時,一接近岸邊,就有小販大聲喊價叫賣,船甲板上有人群注意了,他們就把包上塑膠套的大圍巾或大毛巾等往船上人群丟去,雖數十公尺之遙和十幾公尺之高,方位距離都非常精準,船上人大驚,嘰嘰呱呱商量如何回應,有人拆包驗貨然後回叫還價,有人忙不迭往下丟,生手愚鈍卻落進水中,慘叫連連,卻看見小販拿出長長鐡鈎把貨品從水裏撈出。這幕戱在遊輪駛過兩道閘門間不斷上演,小販們為討生活賣力演出,遊客們樂得看戲,但是目睹這些小販在烈陽下嘶喊,終究不忍,也成就了不少買賣,於是喜劇落幕。

除風景區必見的攤販區,買賣交易無所不在,遊輪上導遊介紹完當地人的宗教、交友及婚姻等習俗後,就是船上店商廣告時間。從努比亞村搭三角風帆回遊輪時,船夫先來幾段帶動唱,除當地歌謠,甚至還唱「月亮代我的心」,歡樂一陣後,又是手工藝品時間。導遊或許疼惜這些賣力求生存的小販,三不五時在景點介紹或巴士開動前,幫忙推銷幾樣產品來促進經濟。

買賣不成,只有求諸小費文化,騎駱駝前往努比亞村時,雖然領隊已經打點所有費用,但是同行照顧駱駝的人仍要索取小費,我們一時不察,給了美金。後來搭乘馬車去艾德芙神殿時,十幾歲的小車夫不斷示意要索小費,方顕心有不忍,拿出埃磅五元,但是小車夫很不高興,最後不給拉倒。

還有其他生財之道,例如在路克索搭乘熱氣球,每人180美元的花費,現場卻沒有任何廁所設施,於是花錢借用民屋廁所,輪流如廁,不過能夠了解當地人民的住屋擺設倒是難得機會。此外,觀賞胡夫金字塔及其他景點時,常有當地人伺機接近我們,傳授拍攝技巧,甚至幫忙綁頭巾做特效,所求不過是小費多多。最讓我驚訝的是在帝王谷看陵墓時,竟然有柵欄內工作人員試圖取過我們的相機,想幫我近距離拍攝被保護的藝術品,所求也不過是小費補貼。

譲我驚訝的還有其他種種社會失序的狀態,艾德芙小鎮上的馬路是真正給馬走的路,我們的馬車會與汽車、騾車、駱駝車、人行車、大貨車、大巴士、機車爭道,這現象在首都開羅也不乏見。我們在吉薩火車站搭火車往亞斯文時的景象更是難忘,車站的人潮洶湧、當地人擠上車吊在車門口的驚險。髒亂的環境更是不堪,開羅街頭的塑膠袋堆成山,景區常見的垃圾點點,廁所更是不高明,除大旅館及遊輪上,少見有幾處真正淸爽的如廁環境。

回到我首篇遊記的問題,為何埃及會從高度文明藝術淪落到百姓為生計所苦的地步?有這樣一流的文明古蹟,即便生活環境不佳,世人仍然蜂擁而至,觀光的收益少不了。為何埃及人無法賺到錢改善生活?

導遊說歷史的戰爭讓國力大傷,從古埃及、希臘、羅馬、阿拉伯、到現代埃及,埃及長期被異族佔領統治,許多珍貴的古蹟被掠奪,尤其近期一度變成英國的殖民地,英、美聯手幫以色列爭戰西奈半島,讓他對英、美帝國主義難於釋懷。

但是歷史的傷痕已漸結疤,如今埃及的公職人員上班時間朝九晚三,拿低薪混時間,自然效率不彰。政府政策有問題,沒蓋好的房屋不必課稅,自然空屋、廢棄屋比比皆是,不但影響景觀,社會治安也會出問題。

如果政府有更好的政策規劃,想必會有改善,起碼不要讓小販們互相廝殺喊價,以致便宜沒好貨,大家沒飯吃。

台灣早年也很貧苦,記得我讀初、高中郊遊時也常為如廁所苦,但如今台灣旅遊,已不再有找不到廁所的困擾,台灣經濟起飛造就台灣社會的富足與安適;希望埃及也愈來愈好,讓古文明能更妥善保存,更易於讓世人頂禮膜拜。

Hits: 55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